RCEP协定正式签署,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重大机遇!
来源:杉和集团作者:海外公司注册发布时间:2020-11-19 15:33:18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签署RCEP,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一喜讯为不少外贸企业带来了值得振奋的消息,也为有意“走出去”的各中小企业带来希望。RCEP的签署,对地区、对世界、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RCEP。
(图源:央视新闻)
01
参与签署RCEP的国家有哪些?
东盟十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老挝、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成员国。
协定原先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2019年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时没有加入协定。
02
RCEP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
据报道,RCEP之所以被视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是因为其覆盖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达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RCEP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发起,是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中心的区域自贸协定。15个成员国纵跨南北半球两大洲,既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也有柬埔寨、老挝等欠发达国家,各国在投资、竞争、知识产权等领域政策存在差异。越南工贸部部长陈俊英坦言,“RCEP谈判是最复杂的贸易谈判之一”。
(图源:央视新闻)
03
RCEP协议签订后,成员国有何优惠政策?
RCEP具有经济体量大、包容性强等特点。截至2018年的统计数据,协定15个成员国将涵盖全球约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8.9%,所包括的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影响力将达到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关税同盟的级别。
协议涉及领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准入、投资和技术、动植物检疫、经济技术合作、争端解决等议题,还包括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数字贸易、金融等新议题。
在互惠方面,RCEP照顾到不同国家国情,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可以说最大限度兼顾了各方诉求。
04
RCEP签订后,企业机会多,壁垒少
据悉,RCEP要求15个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货物贸易开放水平达90%,远高于世贸组织各国的开放水平。有韩国媒体预测,RCEP生效后,韩国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望从目前的40%降为零。该协定还纳入了很多全新的贸易形式,电子商务就是其中之一。除了电子商务,协定还包括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等内容,超过世贸组织规定的范畴。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指出,RCEP通过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将深化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利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将促进新型跨境物流发展;采用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将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这都会促进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
由于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今后域内企业“门槛”将大大降低,有望更大程度、更加便捷地享受优惠政策,而各国人民也将以更低廉的价格享用进口产品。
05
中国将拥有更高的对外发展平台
今年,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9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0%,中国对东盟企业直接投资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6.6%。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RCEP的签署,原本并没有自贸协定的中日、日韩间也建立起新的自贸伙伴关系,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进一步提升,这将为未来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奠定基础。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RCEP自贸区的建成将为中国在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
# RCEP的“含金量”
——RCEP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
——通过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贸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使中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
因此,在RCEP框架下,中国企业可更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如今RCEP的签署后,中国企业可更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依托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接区域内蓝图市场,完成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如此机遇可谓是不容错过!
注:本站摘录或转载于第三方的信息(包括文章、图片等),如权利人认为内容侵犯其著作权,请书面告知,本站将及时审查并删除被侵权的内容。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需转载本平台内容,请注明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政策随时变化,注意文章时效性,本文刊载所有内容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业务探讨而非提供法律建议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